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道家 > 道家传说 > 正文

道教的“神”和“仙”

时间:2019-12-20 15:38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焦玉琴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道教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宗教,拥有宠大的神团体系。其所信仰的神仙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神”和“仙”。

 

  原标题:龙去鼎湖、一梦华胥、炎黄子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黄粱一梦、借尸还魂、悬壶济世

  道教是一个多神信仰的宗教,拥有宠大的神团体系。其所信仰的神仙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神”和“仙”。

  “神”是指神祇,包括天神、地祇、地府神灵、人体之神、人鬼之神等。其中天神、地祇、阴府神灵、人体之神一类的“神”,是先天存在的、无始无终的超凡入圣者,“非可学而得”,如三清、四御、三官等。

  “仙”指仙真,包括仙人和真人,由人修炼而成,已经超出生死,可以飞腾变化,如赤松子、八仙、许逊等。

  “神”和“仙”的区别,质而言之,由天而人的是神(人鬼之神例外),由人而天的谓仙。神是先天的,神的由来不必是人,天地自然万物皆能为神;仙则是后天的,是通过修炼而得道的、有不死或死而复生之功能的超人。中国有句俗话说“神仙也是人做的”,就说出了道教中人与神仙的角色转换关系。

  各路神仙

  所谓“各路神仙”,即道教是一种多神教,其“神”和“仙”的系统,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的。总体来说,道教所信奉的诸天神,大都来自中国古代的鬼神崇拜。道教所说的“仙神”,乃是包括至高天尊、诸天神、地祇、人鬼、仙真的统称。在道教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宗派中,所崇奉的神仙也有变化。

  中华民族之神——黄帝

  黄帝原是历史传说人物,后被道教尊奉为神。《史记》开篇就说黄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道教将黄帝神化,称他15岁继承王位,创立八卦、律历、冠冕、宫室等,后来取代炎帝而统一天下。蚩尤反叛,黄帝与他在涿鹿激战,久战不胜。这时,西王母派九天玄女下凡,授黄帝灵符、道法与《阴符经》,黄帝终于擒杀蚩尤。诸侯遂尊为天子。黄帝曾广游名山,向多位神仙访求修仙之道,并在王屋山炼成九鼎金丹。后来,黄帝与群臣后宫70余人,皆骑龙升天成仙,黄帝成为五方天帝之一,居中央之位以主四方。

  《史记》中,亦有关于黄帝升天的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封禅书》由此产生一条成语“龙去鼎湖”,后世因以指帝王去世。

  《列子·黄帝》道:“(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成语“一梦华胥”即产生于此,喻一场幻梦。“华胥”是神话中的国名,后作为梦境的代称。

  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其中的“黄”指的就是黄帝。成书于战国初期的最早的国别史著作《国语》中,已有关于“炎黄之后”的记载:“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间之,故亡其姓氏……夫亡者岂繄无宠?皆黄、炎之后也。”但“炎黄子孙”这个成语的真正出现与广泛使用是在清朝末年,只是其雏形“黄炎之后”、“炎黄苗裔”、“黄帝子孙”等,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就有了,这些可以说是“炎黄子孙”称谓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表现形态。

  八仙

  “八仙”是道教中8位神仙的合称。他们是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他们出身不同,有风流倜傥的书生,有相貌丑陋但心怀慈悲的乞丐,有皇亲国戚,有一贫如洗的民间艺人。他们生活的时代也不同,有的是唐末五代,有的是宋代。他们代表富贵贫贱、男女老少不同阶层。八仙的掌故多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记载,其中“八仙过海”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传说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八仙赴王母蟠桃盛会,喝得酩酊大醉,归途路经东海。吕洞宾建议众仙“各显神通而过”,须每人以物投入水中,乘所投之物过海,不得乘云。于是,铁拐李以拐杖作舟,汉钟离以棕扇凫水,张果老毛驴踩波踏浪,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何仙姑分别立于箫管、玉板、花篮、阴阳板、竹罩之上,浩浩荡荡朝海中漂去。没想到蓝采和的玉板被龙太子抢去,经过一番大战,八仙火烧东海龙宫,夺回玉板。龙王失败后,请来天兵相助,后经观音调解,才各自离去。八仙仍用各自的法术渡过东海。传说八仙过海下水处,即今山东的蓬莱阁。

  从这段有趣的传说中,产生了成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神通”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比喻特别高明的本领。这条成语原指8位神仙过海时,各自显示了一套高超的法术。现多比喻在完成共同的事业中,各人都拿出一套办法或本领,互相竞赛。该成语也作“八仙过海,各使神通”,也单作“八仙过海”。

  吕洞宾在八仙中最有名气,民间流传有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据《四游记》之《东游记》记载:吕洞宾年六四,两举进士落榜,一日在长安巧遇钟离权,邀之齐赴终南山鹤峰修炼。吕洞宾正犹豫不决,汉钟离即在其侧煮黄粱,吕洞宾忽觉困倦,乃恍惚入梦。梦里,吕洞宾看见自己状元及第,又娶富家女为妻,并生儿育女,数十年后其子皆登功名,官封高爵,自己也身居要位,权势盖世,享尽荣华富贵;不料后来牵涉重案被抄家流放,妻离子散,到老后孑然一身,穷苦潦倒,独自站在风雪中发抖。刚要叹息,突然惊醒,锅中黄粱则尚未煮熟,吕洞宾倏忽顿悟人世的幻化无常,乃随钟离权入终南山修道。成语“黄粱一梦”即产生于这一典故,原意是说梦醒来的时候小米还未煮熟,后用来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也比喻好事成空。

  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又称“李铁拐”,相传姓李名玄,形貌魁伟,曾遇太上老君得道。关于他,流传着一段“借尸还魂”的故事。一日,李玄应太上老君之约,将神游华山仙会,临行前嘱咐徒弟守其肉身七日,若七日游魂不返可化其身。但徒弟突因母亲急病欲速归,遂于第六日将其肉身火化。第七日李玄返魂无所皈依,于是借路边一饿死者还其身,黑脸跛足,袒腹蓬首,十分难看。李玄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拐,因此还魂后的李玄被称为铁拐李。

  元代起,铁拐李的神迹渐盛于世。岳伯川的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以铁拐李为吕洞宾的弟子,写道:“多亏了吕洞宾师父救了我,着我还魂,被你烧了我的尸骸,着我借东关里青眼老李屠的儿子小李屠的尸首,借尸还魂。”成语“借尸还魂”就产生于这一仙话传说,意为人死后灵魂可以附在他人尸体上而复活,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借着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铁拐李的慈悲形象可以用“悬壶济世”来概括。在众多描绘八仙的图画中,铁拐李的典型形象是身背一个大葫芦,据说葫芦里保存着神奇的丹药。葫芦古代称作“壶”。铁拐李精于药理,炼成一种专治风湿骨痛的药膏,福泽乡里,济救众生,深得百姓拥戴,有“药王”之称。所以,后来把铁拐李看作膏药行业的祖师。“悬壶济世”最初是称颂道人以方药救人于病痛,后来用为成语是赞誉医生有仁道之心,以医术治病救人。道教的“神”和“仙”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