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道家 > 道教知识 > 正文

邓信德大师:戒是全真第一关,受之容易守之难(2)

时间:2019-12-19 10:48     来源:中国道教协会网站     作者:邓信德道长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天开黄道,地发祥烟,蒙太上之洪恩,承大众之眷顾。

  五、《道藏辑要》初真戒律

  初真戒是道教入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入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初真戒有五戒、十戒和女真九戒等。

  昆阳子王常月祖师说:“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门,不问道俗,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三洞戒文,供养大道尊像,表通都天纠察王天君,请祈盟证,受三皈依戒。”

  三皈依戒:

  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

  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

  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初真戒的三皈依戒与我们日常诵的早晚经的三皈依有相辅相成之意,即:

  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

  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道教中通常所讲的皈依三宝,是“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宝,必致轮回邪道,就会颠倒沉迷。凡修真学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须作难遇之想。故第一皈依道宝会常侍天尊,永脱轮回。第二皈依经宝,得闻正法。第三皈依师宝不落邪见。所谓宝者,自然元一无祖无先常无灭,济度无穷,应感为三,终始一也。不一由人,人有亿兆,心兆亿行。大品有三,上中下。才悟有迟速,速之与迟,必宗三宝。一曰道宝,二曰经宝,三曰师宝。师宝者,得道人为我师也。经宝者,自然妙文,师所传也。道宝者,在《老子想尔注》曰:“道者一也,散形为气,聚形太上老君。”所说太上老君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因此天尊曰:“三皈依戒者,天地之枢纽,神仙之根基,发行之初门,建心之元兆,运气含灵,冥真入理,包罗有象,朕形无外。持之者,天地神明庆快,心智耳目开张,万物敬畏,六腑和乐,众真卫护。群生父母,长世不遗,人身交泰。三皈依竟,乃受太上老君所命,积功归根五戒。”

  各位新戒们,初真五戒是初真戒的根基,是入道之初门,清心之良方,是出俗与入俗的枢纽,望我们牢牢领会其意而时时奉持。五戒者,即:

  一者,不得杀生。我们道教是主张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久视的宗教,道门中人常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说法。在《老君戒经》中说:“一切众生,含气以上,翾飞蠕动之类,皆不得杀。蠕动之类无不乐生,自蚊蚁蜓蚰咸知避死也”。所以道教尊重一切有生命,按照“天生天杀,道之理也”的原则,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而行事。

  二者,不得荤酒。少量的饮酒可以当药饮帮助身体康健,多者乱其心性而伤及生命。在《老君戒经》中说:“戒酒者,非身病,非法礼,皆不得饮。身病,谓己身疾,应以酒也。法礼者,明非世俗馔会及鬼神之胙;若尊卑之礼,真灵之飨,则不至于失之者也。”

  三者,不得口是心非。在道教认为,口是心非者就是妄语,必须禁止。在《老君戒经》中说:“戒妄语者,若不闻见,非心所了而向人说,皆为妄语,所说事与心相违也。复有绮言、谄曲、反复、两舌。”如果心口不一去信口开河,则为搬弄是非,就会召来口业,小者带过,大者造罪。

  四者,不得偷盗。偷盗不仅是道德修养,更是一种法律责任,我们道教主张不能为之。在《老君戒经》中说:“一钱以上,有主无主,非己之物,皆不妄取。在地地官,在水水官,在人人主,如是则无无主之物,此言无主者,谓当时无志护也。”

  五者,不得邪淫。道教认为,淫是乱其心性、破其精气、伤其身体的恶行,不得为之。在《老君戒经》中说:“戒淫者,非夫妇。若出家人,不妻不娶。若男若女,皆不得犯。夫妻虽非犯戒,过亦为淫犯。”能做不得邪淫,对当前社会的伦理道德也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道教认为,五戒是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因此在戒经中说:凡能持此五戒,精进无虞者,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既受太上老君所命积功归根五戒,每日早晨焚香诵《太上三元三品三官大帝护国佑民延生保命真经》,接念《太上感应篇》。逐日演诵,校正自己身心,有无所犯。每诵经篇一句,则反思日我能受得否?我能不行否?如此勇往精进,言行不苟,三皈不犯,五戒无虞,煅炼百日,恶念尽消,器皿已净。方许受虚皇天尊所命初真十戒。

  “初真十戒”注重的是道教徒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孝、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作为修道养性的前提,洁身戒行的道德规范,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竞向慕之、归之。道教特别讲究广济群生,要回光返照,与人为善,则广施阴德,普济群生,乃为人道之本。对贞操方面来讲,要独拔常伦,顿息尘缘,断绝色欲,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奉持“十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的阶梯。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诚万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中国人的理想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道教积极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兼容并蓄,巧妙地将儒家忠孝的伦理观念融合到道教的修仙之道中。其实,道教本身就是讲求“忠孝”思想的宗教,如《太平经》里有“人生之时,为子当孝,为臣当忠”的记述。而东晋著名道士葛洪在《抱朴子·对俗》中更是提出“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的思想,这与世俗伦理学说完全一致。特别是净明道更是把“忠孝”理论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其成为“立教之本”和“修道之基”,其教理总旨以许逊忠、孝、廉、谨、宽、裕、容、忍“垂世八宝”为源,尤以忠孝为首。在《初真十戒文》解中有说:仙经万卷,忠孝为先。盖身事君,勤劳王一事,所以答覆庇之恩也。修身慎行,善事父母,所以答生育之恩也。事师如事父母,所以答教诲之恩也。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乃报本之大者,加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敬信神明,所以答造化之恩也。并前三事,谓之四恩。至于祝国延禧,除妖却害,化民为善,裨王化之所未及,乃出家之忠也。生则诱其亲以惜福向道,死则为之迁神福乡,其处己则离恩爱,息诸尘缘,专精一心,勤于学道,道功既就,则虽亿劫种亲皆超度,上可以报四重之恩,下可济三途之苦,乃出家之孝也。至于不仁者,欺心妄作,越礼非为。不信者,虚诞自矜,华辞惑众。要当知大忠者不昧其心,至一物不欺。大孝者不悖于理,至一体皆爱。然则,一语欺心非忠也,一事悖理非孝也。故忠孝为诸戒之首,百行之原,学者之先务也。若能依上遵守而行,则可以尽节君亲,推诚万物矣。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