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道家 > 道家人物 > 正文

丘处机与全真道在燕京的大发展

时间:2019-12-19 15:32     来源:《昆嵛山与全真道——全     作者:尹志华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全真道是后期道教的主要派别之一,创立于金初,创始人为王嚞(号重阳子)。
 

  全真道是后期道教的主要派别之一,创立于金初,创始人为王嚞(号重阳子)。王嚞(1112-1170)先隐居终南山修道,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去山东传道,先后收马钰、谭处端、丘处机、王处一、刘处玄、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后世称为七真)为徒,并在宁海、登州、莱州等地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等会社,从而创立了全真道教团。

  全真道何时传入燕京[1],已无确切资料可考。但全真道著名人物至燕京活动,始于金世宗召见七真之一的王处一。大定二十七年(1187),七真中最以神异著称的王处一奉诏赴京,世宗亲问以养生之道,并命居天长观[2]。次年二月,七真之一的丘处机也奉诏赴京[3]。王处一和丘处机先后被召至燕京,为全真道在燕京的传播打下了基础。此后,丘处机又应成吉思汗的召请,从山东远赴西域觐见,途中曾在燕京停留并传道,辞别成吉思汗东返后,就一直栖止于燕京。由于丘处机在当时的崇高威望,使全真道在燕京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丘处机,俗名丘哥,登州栖霞县(今山东栖霞市)滨都里人。生于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正月十九日。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丘处机十九岁,“悟世空华,即弃家学道,潜居昆嵛山”[4]。次年九月,闻王嚞寓居宁海全真庵,前往拜见。王嚞见而爱之,收为徒弟,赐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并赠以诗。后跟随王嚞在宁海、登州、莱州等地传道。大定九年(1169)十月,与马钰、谭处端、刘处玄等随王嚞返归其家乡陕西终南山。行至开封,王嚞染病,次年逝于旅舍。丘处机与马钰等暂葬师于当地,然后赴陕西终南山,寻访其师之旧友。大定十一年(1171),与马钰等于终南山刘蒋村其师之旧居修治葬所。大定十二年(1172),与马、谭、刘等至开封,扶王嚞灵柩归葬陕西终南山刘蒋村。结庐守墓三年后,四人分手,丘处机至姜太公曾隐居过的磻溪,潜修六年。“日乞一食,行则一簑,虽箪瓢不置也,人谓之簑衣先生。”[5]大定二十年(1180)又迁居陇州龙门山,潜修七年。“道既成,远方学者咸依之。”[6]大定二十六年(1186)冬,应京兆府(今西安)统军之请,居终南山王嚞旧隐之地,构建祖庭,玄风大振。

  大定二十八年(1188)二月,金世宗召丘处机至燕京问道。丘处机对金世宗说,修身养生最重要的是寡欲,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保民。世宗嘉许,赐以道袍巾冠,并请其寓居天长观。二月十一日,丘处机奉世宗之命主持万春节醮事。四月初一,徙居城北官庵中,奉旨在庵中塑纯阳(吕洞宾)、重阳(王嚞)、丹阳(马钰)三师像,“彩绘供具,靡不精备”。[7]这是燕京地区第一个奉祀全真道祖师的道观。由于其系皇帝敕命奉祀,意义非同一般,必然会大大提高全真道的知名度,为全真道在燕京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同年五月,金世宗在京城长松岛再次召见丘处机,询问长寿延生之道。丘回答说:“惜精全神,修身之要;恭己无为,治天下之本。富贵骄淫,人情所常,当兢兢业业以自防耳。诚能久而行之,去仙道不远。诞诡幻怪,非所闻也。”[8]世宗赞赏其言。七月又召见于便殿,丘处机向其“剖析天人之理”,并进《瑶台第一层》曲,又写了应制文章五篇呈上。世宗深为嘉许,特赐上林桃以示尊重。八月,丘处机离开京城时,世宗赐钱十万,丘坚辞不受,在朝野留下了极好的印象。[9]

  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丘处机离开陕西终南山全真道祖庭,东归家乡山东半岛。丘处机回到山东后,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传教活动,使全真道的影响越来越大。

  金宣宗即位后,在蒙古铁骑的威胁下,被迫迁都汴京(原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民间豪杰亦乘时而起事。贞祐二年(1214),“山东乱,驸马都尉仆散公将兵讨之,时登(州)及宁海未服。公请师(即丘处机)抚谕,所至皆投戈拜命,二州遂定”。[10]招抚乱军的成功显示了丘处机作为宗教领袖在民间的巨大号召力。因此,金和南宋的统治者,乃至远在西域奈蛮国征战的成吉思汗,争相召请他,希望他能为其效命。

  丘处机审时度势,认为“西北天命所与,他日必当一往,生灵庶可相援”[11],故不应金、宋之请,独赴成吉思汗之召。蒙古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正月,丘处机率十八弟子起程北行。二月二十二日抵达燕京卢沟桥时,当地官吏、士庶、僧道在郊外迎接。“是日,由丽泽门入,道士具威仪长吟前行”[12],场面十分壮观。燕京行省长官请丘处机下榻于玉虚观。“自尔求颂乞名者日盈门”[13],即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请求丘处机赐与道名。当时蒙古人以征服者的身份统治燕京,常常强掠良民为奴。而“奉道弟子以师(丘处机)与之名,往往脱欲兵之祸”[14]。这就是说,在当时,只要拜丘处机为师,有丘处机赐与的道名,即可避免被掳掠为奴。这是因为丘处机是皇帝成吉思汗所召请的贵客,谁敢不尊崇?

  丘处机到燕京后,方知成吉思汗已率军离奈蛮国西去,越行越远。这时丘处机已年逾古稀,北地的风霜严寒,加上万里征途中的大沙漠与山川河流等种种险阻,对如此高龄的老人来说,实在难以承受。因此,丘处机拟在燕京等待成吉思汗东返后会见,遂上表由刘仲禄派人驰奏。四月十四日,丘处机应当地人士之请在天长观作斋醮,超度死于战乱者。时逢当地大旱,启醮时天降大雨,待午后赴坛行礼时天又放晴,众人皆大欢喜,认为是丘处机的道高德厚感动苍天所致。次日,丘处机在宝玄堂传戒,又有白鹤飞至之瑞应。“士大夫咸谓师之至诚动天地。”[15]丘处机所主持的这些道教活动,更进一步增强了其在燕京士民心目中的威望,也吸引了更多的人信奉全真道。

  当年(1220)五月,丘处机又到燕京附近的州县进行传道活动。十月,刘仲禄派出的上表使者带回成吉思汗的诏书,催促丘处机西行。丘遂不顾年迈体衰,毅然踏上万里征途。1222年,丘处机抵达成吉思汗设于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的行营。成吉思汗对丘处机的到来十分高兴,对他说:“他国征聘皆不应,今远逾万里而来,朕甚嘉焉。”[16]成吉思汗在战斗间隙中数次召见丘处机,双方对谈之内容,《元史·释老传》作了概括:“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

  成吉思汗对丘处机十分尊崇,不呼其名,只称“神仙”。丘处机请辞东归时(1223年三月),成吉思汗下诏免除丘处机门下道士的一切差役赋税。丘处机东归后,成吉思汗常遣使问候,并下旨令其掌管天下出家人,还特许其任选居住之地。[17]1224年,又传旨说:“自神仙去后,朕未尝一日忘神仙,神仙无忘朕!”[18]1227年五月,又赐给丘处机金虎牌,凡道门中事悉听其处置。[19]

  对于丘处机何以能得到成吉思汗的如此宠遇,元人姚燧在《长春宫碑铭》中议论说,丘处机西行觐见成吉思汗,“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蹀血于战场,避寇乎叛城,绝粮于莽阒之沙漠,自昆嵛四年而至雪山,马上举策试之,未及积雪之半,触寒慄,裹皲瘃,宁其身之不恤,以忧轸斯世。计是劳绩,有不在开国诸勋之下,故帝锡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20]

  皇帝的宠遇,为丘处机大阐教门提供了机会。丘处机在东归途中,就对弟子们说:“今大兵之后,人民涂炭,居无室,行无食者,皆是也。立观度人,时不可失。此修行之先务,人人当铭诸心。”[21]明白地展示了他大规模发展全真道的计划。

  丘处机于1224年回到燕京,受到当地官民的热烈欢迎,“四远父老士女以香花导师入京,瞻礼者塞路”。[22]丘处机应当地官吏之请,住持天长观。继而行省又将原金廷北宫琼华岛施舍给丘处机作为道观。天长观和琼华岛因遭战乱,已残破不堪。丘处机率领门徒,以三年时间修葺一新。1227年五月,成吉思汗遣道人王志明传旨,“改北宫仙岛为万安宫,天长观为长春宫”。[23](因丘处机号长春子)。

  丘处机在燕京“大辟玄门”,为弘扬全真道作了大量工作。其主要措施有:

  (1)创立教团

  丘处机寓居燕京后,“道侣云集,玄教日兴,乃建八会:曰平等,曰长春,曰灵宝,曰长生,曰明真,曰平安,曰消灾,曰万莲。会各有百人,以良日设斋供奉上真。”[24]“由是玄风大振,四方翕然,道俗景仰,学徒云集。”[25]

  (2)举办斋醮

  丘处机住持天长观后,多次应邀举办斋醮。1225年九月,火星犯尾宿。官方认为燕地将有灾荒,恳请丘处机作醮禳之。丘处机“不惮其老,亲祷于玄坛”。[26]1226年正月,丘处机应弟子王志谨之请,作黄箓醮三昼夜,参与斋醮者达万家。他特作诗以记其事,诗中写道:“黄冠三日醮,素服万家临。”[27]同年五月,燕京大旱,农民不能下种,官方立坛祈雨,数十日无效。行省乃请丘处机作祈雨醮,当夜即应,百姓称之为“神仙雨”,名公硕儒皆以诗来贺。[28]1227年自春至夏,燕京又大旱,当地士庶请丘处机作醮祈雨,丘应之,至期果然下雨。

  (3)广收门徒

  丘处机东归燕京时,黄河南北地区的人们正经受战乱之苦。丘处机出于宗教家的救世情怀,利用自己的威望,“乃大辟玄门,遣人招求俘杀于战伐之际。或一戴黄冠而持其署牒,奴者必民,死赖以生者,无虑二三巨万人”。[29]《元史·释老传》也载:“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

  丘处机“大辟玄门”,既从蒙古铁骑下解救了许多百姓,同时也壮大了全真道的队伍。据商挺《大都清逸观碑》载,“长春既居燕,士庶之托迹,四方道侣之来归依者,不啻千数,(长春)宫中为之嗔咽。”[30]长春宫人满为患,丘之弟子们便在燕京及其周边地区大兴宫观,从而使这一地区成为全真道宫观和道士最集中的地方。

  关于丘处机对全真道在燕京发展的功绩,其弟子李志常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评论说,“北方从来奉道者鲜”,至丘处机居燕,创立全真道八会,“八会之众,皆稽首拜跪,作道家礼,时俗一变”。[31]又说,丘处机从西域返归燕京后,“诸方道侣云集,邪说日寝。京人翕然归慕,若户晓家谕,教门四辟,百倍往昔”。[32]由于丘处机的威望和弘道活动,全真道一举成为当时燕京地区最显赫的道教派别。秦志安《金莲正宗记》说:“师(丘处机)既住持长春宫,而教化大行,全真之道,翕然而兴。”[33]姬志真《长春真人成道碑》也说:“自是玄风大振,道日重明,营建者棋布星罗,参谒者云骈雾集,教门弘阐,古所未闻。”[34]

  丘处机于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七月九日仙逝于燕京长春宫,享年80岁。临终前数日,丘谓门徒曰:“昔丹阳(马钰)尝授记于余云:‘吾没之后,教门当大兴,四方往往化为道乡,公正当其时也。道院皆敕赐名额,又当住持大宫观,仍有使者佩符乘传勾当教门事,此时乃公功成名遂归休之时也。’丹阳之言,一一皆验,若念符契,况教门中勾当人内外悉具,吾归无遗恨矣!”[35]马钰有无此言,不必深究,丘处机对自己开创的全真道鼎盛局面感到心满意足,却溢于言表。

  丘处机仙逝后,其徒尹志平于长春宫东侧之白云观建处顺堂,安葬丘处机之遗蜕。“及至葬,大备其礼,四方来会之道俗逾万人,至有司卫之以甲兵。”[36]可见丘处机在燕京的影响之大。

  丘处机仙逝次年(1228),蒙古朝廷追封他为“长春弘道通密真人”[37]。元世祖至元六年(1296),又封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38] 。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39]。

  丘处机为全真道的发展所开创的鼎盛局面,在他仙逝后,仍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但到了元宪宗和元世祖时期,由于道教在与佛教的大辩论中败北,道教经书被大量焚毁,斋醮被禁止举行,全真道的发展进入了低谷。直到元成宗即位,对道教的禁令取消,全真道方始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元代后期,道教诸派逐渐融合,最后形成了两大派别,即正一道和全真道。这两大道派都容纳着许多支派。其中,全真道的支派中,最有影响的是尊奉丘处机为祖师的龙门派。该派之名源于丘处机曾隐居陕西陇州之龙门山。时至今日,龙门派仍为全真道中门徒最多的支派。渊源于长春宫的北京白云观,一直被尊为龙门派的祖庭。今天,北京白云观更是号称全真道第一丛林(丛林即容纳十方道士的大道观)。白云观这一地位的形成,与丘处机曾在此阐道和对道教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丘处机与全真道在燕京的大发展

  注释:

  [1] 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后改称中都,蒙古军队于1215年攻占后,复称燕京。本文所述时间为金至蒙古成吉思汗时期,故以燕京统称之。

  [2] 姚燧《王宗师道行碑铭》,见《道藏》第19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37页。

  [3][7] 丘处机《磻溪集》,见《道藏》第25册,第823页。

  [4][6][9][11][24] 李道谦《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见陈垣编纂《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634—636页。

  [5][10] 陈时可《长春真人本行碑》,见《道藏》第19册,第734页。

  [8][38][39] 刘天素、谢西蟾《金莲正宗仙源像传》,见《道藏》第3册,第366—376页。

  [12][13][14][15][16][18][19][22][23][26][27][28][31][32][35] 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见《道藏》第34册,第481-498页。

  [17] 石志坚《重阳宫圣旨碑》,见陈垣编纂《道家金石略》,第445—446页。

  [20][29] 姚燧《长春宫碑铭》,见陈垣编纂《道家金石略》,第720页。

  [21][30] 商挺《大都清逸观碑》,见《道藏》第19册,第809页。

  [25][34][37] 姬志真《云山集》,见《道藏》第25册,第414—416页。

  [33] 秦志安《金莲正宗记》,见《道藏》第19册,第360页。

  [36] 陈时可《燕京白云观处顺堂会葬记》,见《道藏》第19册,第796页。

  (丁鼎主编《昆嵛山与全真道——全真道与齐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