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道家 > 道家人物 > 正文

老子出关活动的新探索

时间:2019-12-19 15:35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邱锋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老子出关的史事,历来扑朔迷离,众说纷纭。

 

  老子出关的史事,历来扑朔迷离,众说纷纭。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有关专家,以及宝鸡市大散关文化博物馆和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的同志们做了许多调查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基本同意他们的看法。现在应该恢复历史本来面目,以正视听。老子虽然经过函谷关,可那时那地没有关令尹喜强留老子著书的事。老子是出散关,到流沙、进西域、访中亚,带领徒弟们实践“以道立天下”。

  一

  老子出关的事,司马迁《史记》没有明确指明什么关?因而流传两种说法。一说在“函谷关”;一说在“散关”。实际上,此两关一东一西,相距甚远。唐《括地志》云:「散关在岐州陈仓县东南五十二里(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19公里处)。函谷关在陕州桃林县西南十二里(今河南灵宝县东北)。很显然,当时函谷关在周域内地,散关才是周域边关。

  据司马迁《史记》的《老庄申韩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于是老子乃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按司马迁记述,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眼见天下大乱,产生了对周朝的绝望,决定远离周朝,必须“出关”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司马迁《史记》并没有指明哪一个“关”。

  按[索隐]谓:“李尤函谷关铭云,‘尹喜要老子留作二篇’,而崔浩以尹喜又为散关令是也”。[正义]谓:“《抱朴子》云‘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於散关,为喜著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或以为函谷关”。索隐和正义都分别记了两种意见:其中,李尤是东汉和帝时人,他作的《函谷关铭》把老子遇尹喜的事记在函谷关。葛洪是东晋时人,他作的《抱朴子》一书把遇尹喜的事写在散关。到了南北朝时,这种争议仍然存在。北魏时的崔浩认为尹喜是散关令,当然老子遇尹喜也就在散关。

  老子出关应理解为出国,但“函谷关”仍在周朝版图内,既然老子对周朝绝望,决定远离周朝到秦国去,到西域去,出“函谷关”也就达不到他“去周西游”的目的;老子出关后,是“西入夷狄”;据《后汉书·苏杨郎襄列传第二十》:东汉·廷熹七年(公元164年)大臣襄楷给汉恒帝上书中有云:“或言老子西入夷狄为浮屠”;《后汉书·楚王英传》中说:“楚王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永平)八年(公元65年)……诏报曰: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

  “夷狄”在哪里?清·王国维著的《秦都邑考》说:“秦人先祖,起源于戎狄”。这里所说的“夷狄”是秦国人先祖的领地,也就是今渭河上游、洮河中下游和湟水一带,即今天的甘肃天水地区临洮县(古称狄道县)一带,上至战国,华夏族的诸侯国也是一直视秦国为“夷狄”。既然老子是“西入夷狄”,那么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19公里大散岭上的“散关”,则是老子“去周”“西入夷狄”所必至之“关”。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西周散国的边界(散关)。散关又名崤关,今称大散关,自古以来是关中四大门户(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之一。历史上流传的大散岭、散谷水、散关等以“散”为名的山、水、关名,都是因其地处的西周散国疆域而得名的。

  郦道元在《水经·渭水注》“水东入散关”下谓:“皇甫士安高士传云:老子为周柱下史,及周衰乃以官隐,为周守藏室史,积八十余年好无名接,而世莫知其真人也。至周景王十年,孔子年十七,遂适周见老聃,然幽王失道,平王东迁,关以捍移,人以职徙,尹喜侯气,非此明矣”。

  集解《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着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亦着书九篇,名关令子。」又按:《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索隐《列仙传》是刘向所记。物色而迹之,谓视其气物有异色而寻迹之。

  又有《抱朴子·神仙传》曰:老子西出关,关令尹喜候气,知真人将有西游者,遇老子,疆(强)令之著书,耳不得已,为著《道》、《德》二《经》,谓之《老子书》也。

  干宝《搜神记》云:老子将西入关,关令尹喜,好道之士,睹真人当西,乃要之途也。

  郦道元虽然没有明确说散关就是西关,只是提到散关时,便以西关代之。围绕关中的古关有四处,即南为武关、北为萧关、东为潼关、西为散关。对东西二关则另有说法。东关为函谷关、西关为陇关。西周至战国间,函谷关重于潼关,散关险于陇关,故而此西关乃散关无疑。

  再查地方志:雍正十一年韩镛版《凤翔县志》记述了这样的故事:周无极元年,老子将要过关,关令尹喜敕门吏:“若有老叟从东来,乘青牛薄板车,不得放其过关。”一日,果有老者过关,门吏急忙报告尹喜,尹喜高兴的大叫:“好啊!‘道’要来了,我要见圣人了”于是带上印绶、以弟子礼迎接老子。老子就给他传授了《道德经》五千言,并留秘旨三十六章。临别,老子叮咛尹喜:“你修行千日后,到成都青羊寺找我吧”。尹喜将秘旨整理后称之为《西升经》。故事至此而止。

  乾隆十二年许起凤版《宝鸡县志》人物卷方外篇中,更是将尹喜的住所确定为“居县南之通仙观”。在乾隆五十年邓梦琴版《宝鸡县志》人物卷仙释中,还假托《神仙传》讲述了如下故事:尹喜任散关令时,老子将出西关到昆仑山飞升为仙。尹喜占得将有圣人降临,十分惊喜,便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而“老子在中国未有所授,知喜命应得道,乃停关中”。老子有个车夫徐甲,自小就佃身老子,按照一百钱一天的身价计算酬金,老子总共欠徐甲七百二十万钱。徐甲见老子西出散关要远游,就向老子索要工钱。徐甲索要无果,就将老子欠钱的事告诉了当地一个十分爱财的人,那人一看徐甲有这样的金主,便答应将女儿嫁与徐甲,并怂恿徐甲将老子告到了关令尹喜那里,尹喜闻言大惊,却不知徐甲已经跟随老子二百余年了。尹喜带着徐甲去拜会老子,老子对徐甲说:“其实你早该死了,我当日雇你为我的车夫仆人,是因为我家贫没有使役的缘故,我放‘大元清生符’在你身上,你才有今日的长生。你竟然把这些事告诉别人,本来我要到西方安息国用黄金来偿还你的佣金,你竟不能忍耐须臾。”于是让徐甲张口向地,一道咒符飞出,上面的丹书文字还跟新的一样,而徐甲瞬间变化为一堆白骨。尹喜知老子神人也,立即下跪为徐甲求情,并愿意代老子偿还拖欠徐甲的二百万钱佣金,老子把那大元清生符投向徐甲白骨,徐甲又活生生地立在面前,尹喜付清工钱后打发了徐甲。尹喜执弟子礼追随老子直到成仙。再看唐、宋名人涉及老子与散关的诗文。

  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王勃,有一首诗<散关晨度>:

  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

  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

  重门临巨壑,连栋起崇隈。

  即今扬策度,非是弃懦回。

  王勃在诗中引用老子骑青牛来散关时,有紫气东来的传说,说明老子骑青牛过散关的故事在初唐已经尽人皆知了。

  《凤翔县志》有几条编者按。一是解释青羊寺为今之青羊观。另一条涉及授经台。既然老子为尹喜传授《道德经》和《西升经》必然有授经台存在,“按授经台本不在此地,台并传其来已久”。该志还引用了苏轼在凤翔时的一句诗:“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这个故事虽然没有提到紫气东来,却明明白白的讲述了老子与尹喜相遇的故事就发生在散关。从苏轼的诗中可知,宋代时散关的授经台似乎还有遗迹可寻。

  宋嘉祐七年(1062年)时任凤翔府签书判官的苏轼,奉命出府,到宝鸡周围四县,写了长诗“五百言”给他弟弟苏辙,其中有四句诗:

  尹生犹有宅,老氏旧停车舟。

  问道遗踪在,登仙往事悠。

  苏轼的诗明确写到当时有尹喜故居和老子的行踪遗迹。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