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道家 > 道家文化 > 正文

老子所说之“道”新解(3)

时间:2019-12-18 19:26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王西平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本文认为:“道”,首先涵括着实际存在的物质性能,具有现代科学所说的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属性,无处不在处处在,是以人的肉眼看不见的“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的“无”的形式存在着。

  三、实在性与玄奥性高度的有机统一

  道的实在性,这是道的“物”之性能的一面;因道有物质性能,才能生出宇宙万物,成为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总根据。

  另一方面,道又是玄奥的,它无形无象,与人类的精神、意识、灵性之无形无象具有同一性。人的意识、灵性千差万别,有善有恶,有美有丑,有聪明有愚痴……这些,在世俗社会,靠民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来维系人与人,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秩序,来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明的发展、进步,一般说没有玄奥性可言。因为,人的精神、意识,都要通过言、行来表现。没有言行表现,对社会不发生作用,不产生影响,可以视作不存在。道的玄奥性,只是对于修炼者群体和学术探讨才有实在的意义,这些本文不作深入探讨。

  修炼者人群和宗教团体,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几千年的世界历史已经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修道者终生都在道的玄奥中浸泡,冲刷,磨炼。至于学术探讨,不仅对修炼者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世俗社会也十分必要。如果一个社会、国家对“道”的玄奥性置若罔闻,甚至粗暴地加以排斥,那就显得太没有文化水准了!只能说是科学理论研究的缺失!我们国家发射探索宇宙“暗物质”的卫星,在贵州喀斯特天坑架设“观天巨眼”,就说明对宇宙奥秘,包括对“道”的玄奥性探索的高度重视。

  在《老子》文本中,不仅有对道的实在性与玄奥性的充分论述,而且认为二者是有机的统一。这种统一,在不同情况下有其多样化的不同表现和作用。

  其一,意识是心脑细胞粒子活动的产物

  第二十一章,老子在描述了“道之为物”的“象”、“物”、“精”、“真”之后,落脚到“其中有信”,可见“信”之重要。

  在先秦、两汉文献中,“信”有多种含义和用法:如“信誓”,《诗·卫风·氓》曰:“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守信用”,《左传·宣公二年》:“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真诚不欺”,《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符契,凭证”,《墨子·号令》:“大将信人行,守操信符。信不合,及号不相应者,伯长以上辄止之。”……

  这些,都是社会人文类的行为和事理,往往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老子所说的“信”,当然包含了这许多方面的内容。这样老子所说的“道”,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

  “信”类似于今天所说的“信息”。《庄子·大宗师》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郭庆藩疏曰:“明鉴洞照,有情也;趋机若响,有信也。”朱谦之解《庄子》的“有情有信”说:“‘情’亦当为‘精’,‘有情有信’即此云‘其中有精,其中有信’。”

  我们综合以上诸家诠解,“其信在中”也好,“信验”、“趋机若响”也好,都包含有“信息”传递的意思。

  “道”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也就是说“道”的实质是物质性的,属于形而下;另一方面,又包含着意识形态,这是形而上。然而,人的意识、精神,皆由人的心脑思维活动所产生、形成。心脑思维活动,实则是心脑细胞、神经组织的粒子活动,这实际就是一种物质性活动。思维活动的结果,形之于语言、文字,显现于书籍、荧屏等载体,也是一种物质性的转化与传递。这其间,意识、精神始终和物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近年,给机器人输入既定程序,具有了人的思维能力,可以和高明的棋手对弈,这无可辩驳地说明了意识的物质属性。

  历来的研究者,大都是沿着《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思路、定位,仅仅认为“道”是精神性的。没有看到老子的哲学论断是以坚实的科学认知为基础的。道,作为宇宙、万物生成的总根源、总根据,基本方面在于它的物质属性,而不是在于它的精神属性。老子所说的“道”,其所以被古今中外的名流大家所认可,就在于它的高度概括性、玄妙性、真实性、科学性。

  中科院院士、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近期在“恒南书院”的一次学术报告中说:“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意识是种量子力学现象。”“大脑中有海量的电子,它们处于复杂的纠缠状态。意识就是大脑中这些处于纠缠状态的电子在周期性的坍缩中间产生出来的。这些电子不断坍缩又不断被大脑以某种方式使之重新处于纠缠态。这就是现在量子意识的一种基本观念。这个假说在解释大脑的功能方面已经开始有一些地位了,形成了量子意识现象的基础。”[12]朱院士称之为“量子意识”。而“量子纠缠”、“电子的波函数的坍塌”,已经在科学实验中得到证实。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彭罗斯(Roger Penrose)和美国一位教授哈梅罗夫(Stuart Hameroff)认为:“在人的大脑神经元里有一种细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组成的,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单元等等,微管控制细胞生长和神经细胞传输,每个微管里都含有很多电子,这些电子之间距离很近,所以都可以处于量子纠缠的状态。在坍缩的时候,也就是进行观测的时候,起心动念开始观测的时候,在大脑神经里,就相当于海量的纠缠态的电子坍缩一次,一旦坍缩,就产生了念头。”[13]“念头”,就是意识。意识是电子活动所产生,电子是构成物质的元素,意识当然也就是物质性的东西了。

  当然,这仅是说意识属于物质性活动的一面,而老子所说的“道”的意识、精神性内涵,以及修炼者的空、无境界中的奥妙,那还是难以尽言的。这也许是当代和未来科学难以探索穷尽的课题。

  “道”的物质属性以及科学性,是可以论说的,“道”与科学,二者可以互参互证,但“道”终归不等同于科学,一个靠科学仪器检测,一个靠心灵感悟,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有本质的不同。“道”包含科学,包容科学。“道”的内涵和境界,有一部分,或者说“道”的物质属性的这一面,可以用科学仪器检测,得以实证。然而,玄奥性这一面,科学是无能为力的。

  人的意识、精神,虽是人的心脑细胞组织系统活动的产物,具有物质属性,但人的意识、精神,却具有科学仪器难以完全检测得到的超强功能,有待于人类通过修炼去开发。这种超强功能,古代一些高僧、高道曾经具有,并不完全是神话。如鸠摩罗什的“吞针”,吕洞宾的随处显形,等等。这些,科学都是无法检测验证的。

  世界没有面貌、性情完全相同的人。为什么?因为表达个人具体性状的那一部分基因,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也决定了人的意识、精神、性情的差异性。人的基因与人的意识、精神、性情融为一体存在于人的身心。老子说“谷神不死”(脑泥丸,又称天谷,“谷神”即指神识之神),佛教说历生历世性灵不灭,这些,与基因有着什么样的关联,现在尚说不清楚。但,“道”的玄奥性,都可以将这些统统包容。

  意识、精神的物质性存在,是“道”的形而下的“器”的一面;而意识、精神的空、无境界的玄奥性,是“道”的形而上的哲理性境域,对于修炼者来说,是穷劫难尽的追求,就是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别无他途。

  其二,“无有”的巨大穿透力

  《老子》第四十三章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

  第七十八章有“天下莫柔弱于水”之句,可证此章之“至柔”,以水为喻;但却不能说“至柔”就是水,等同于水。因为水不能“驰骋乎天下之至坚”,如“至坚”之金石。

  这里关键在于对“驰骋”的理解。陈鼓应先生解之为“驾驭”,《汉语大辞典》解之为“役使”,二解相近。按此章的文义“驰骋”应取本义,“驰骋乎天下之至坚”,就是说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如金石之类)中自由驰骋。

  为何必须作此解?因为紧接着有“无有入于无间”句。“无有”可以入于天下任何无间隙的坚硬之物,而自由驰骋,所以此章的“至柔”不能指水,而指的是“无有”。

  那么,“无有”指的什么?一般注家、论者都将“至柔”解作“道”,“道无坚不摧”。“无有”即“无形”,“无有”也就指的“道”。但老子为什么不直接说“道”呢?因为老子并不把“至柔”、“无有”与“道”完全等同。

  “道”是无处不在处处在,它不只是“至柔”,同时也是“至坚”。

  河上曰:“至柔者水,至刚者金石;水能贯坚入刚,无所不通。”王弼曰:“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出。”两家都没有深思细想,不管是水还是气,都能“贯坚入刚”、“无所不入”、“无所不出”吗?对于这样明摆着的自然物相之理,老子观察得十分精细,也思考得非常明彻。故而他说“无有入于无间”,而不是水、气入于无间。因此,这里的“无有”必须深入、仔细研究,到底指的什么?

  难怪历来的注家对“至柔”、“无有”解释不能到位,历史局限使然也。

  “无有”怎么能入于没有间隙的“至坚”之物呢?这从事理和逻辑都是不可能的。但老子就这么描述。也只有这么描述才符合他所“观”、所“阅”到的真实状况。在老子当时和以后的两千多年,能“入于无间”的用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只能用“无有”来描述。

  然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就大大不一样了。电子、光子你说这是“有”还是“无有”?现在可以肯定地回答:有。但谁能用肉眼看得见?可是经过现代高科技处理以后却能在电视机、电脑、手机中成像,显现于荧屏,人们就完全可以用肉眼观赏其所组成的图像之“驰骋”了。

  老子所说的“无有”,是一个特指性概念,有特定的内涵,具有“物”的性能,有极强的穿透力,并且是意识、信息的传播载体。

  这时,我们再看老子的描述是何等的精细准确!电子、光子是不是“天下之至柔”?它们是不是在“至坚”的电脑一类器物中自由纵横驰骋?它们是不是来去自由地出入于没有间隙的“至坚”之物?

  今天,电子成像,各种粒子的穿透力、传播速度,在物理学中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老子当时肯定不知道。但“无有”“入于无间”,在“至坚”之物中“驰骋”的现象,老子当时早就发现了,今天的科学技术只是验证老子的发现真实不虚。后世的注家、研究者不懂,只能是作着隔靴搔痒之谈。

  我们今天在研究老子的时候,不光要看到其哲学、政治、社会、文化、天文、生命学的意义,还要发掘其科学的义理、作用和价值。

  其三,粒子能量的相互感应与传递

  《老子》第五十六章说:“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前四句的“其”,指代的是修炼之人;而“和其光,同其尘”的两个“其”,指代的是“道”以及由“道”所生天地日月、星辰的大自然之光、之尘。这是真正的“天人合一”。因此老子说:“是谓玄同”。

  高明认为:“所谓‘玄同’,王道谓‘与物大同又无迹可见’,高亨谓‘玄妙齐同’,蒋锡昌谓‘无名之同’,犹同道。蒋说是。”

  [14]这些都讲得十分含糊不清。是什么同“道”呢?如果指的是“人”,又是什么样的人能同于“道”呢?你能同吗?我能同吗?都不行。只能是修炼到极高层次的高人。

  同“道”又是怎样同的?修炼层次再高的人也不能等同于“道”。“道”是宇宙的总根源、总根据,谁能等同得了?只能是“和其光,同其尘”。用现代科学的概念来说,就是修炼到极高层次的人,性空了,心性所变化,超出常人的心脑功能,发射出的声能、光能的波段、频率与道所生的大自然信息发生共振、共鸣了,这才“同”了,“合一”了。难道这些不是太玄妙了吗?玄妙之同,不就是“玄同”吗?

  老子这里所说的“和其光,同其尘”,“尘”是指像尘土一样的小微粒,实则是今天物理学中所说的粒子。当时没有粒子这个概念,老子只能用“尘”来表述。

  老子所说的“光”,就是太阳、月亮以及宇宙其他发光体所发出的光。按照现代物理学的说法,“光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光能,光能是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随着光的传播,“光能”是可以相互感应的。“人”和太阳、宇宙信息之光,修炼到极高层次的高人就能发生能量感应、信息沟通。

  光能感应,实际就是粒子能量感应,这可以有不同层次。例如驯养动物,动物经过人长期培训,动物可以按照人的意志、语言指挥,做出这样那样的表演。人和人之间,也可以有心灵的、信息的沟通或传递。我有一次体验: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多种疾病困扰,练习“鹤翔桩”气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显著疗效。80年代末,改练“元极功”,早晚静坐,在静态中,观览到许多奇异景象。1992年春,拜见了终南山深处一个寺院显密双修的高僧。约20余天后的一个清早,我打坐尚未入静,突然这位高僧迦跌坐出现在我的上前方,其象甚真。她叫我将屁股右后方的“骷髅头”消掉。我清楚地看到(并未转头)了那个骷髅头。当时我悟到三层意思:一是师父叫我消业障,二是练功不要着相,三是要了脱生死。这一切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演过,没有声音,只有形象和心灵传感。

  我的修炼层次极低!达到高层次的人,出现了“六通”,那其中的玄妙我们就无法言说了!

  参考文献:

  ①“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此为王弼本。河上本,两联次序颠倒。见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新编影印本《道藏》第12册第6页、第277页。

  ②王西平著《老子辨正》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 2015年10月出版。

  ③ 百度百科 《大爆炸宇宙论》 baike.baidu.com/

  ④《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以及前文所涉及的《太上老君说了经》《太上老君内观经》《高上玉皇胎息经注》,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道家养生功法集要》(王西平主编)第1—8页皆全文刊载。

  [1] 《老子注译及评介》 中华书局 1984年5月第一版,引文见该著第43页。

  [2] 见《关于老子哲学的两个问题》,1959年6月12、13日《人民日报》。

  [3] 英 史蒂芬·霍金著 , 许明贤、吴忠超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4] 见《易·系辞下传·第二章》。

  [5]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5年2月第二次印刷本,第六册978页。

  [6] 南怀瑾著《老子他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12月第一版,第141页。

  [7] 《气功传统术语辞典》,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第460页。

  [8] 《气功传统术语辞典》,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第458页。

  [9] 《气功传统术语辞典》,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第341页。

  [10] 王西平主编《道家养生功法集要》,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第八页。

  [11] 王西平主编《道家养生功法集要》,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第八页。

  [12] 朱清时 “恒南书院”讲话《量子意识,现代科学与佛学的汇合处》 百度快照 发布:净山 :2015/8/24

  [13]朱清时 “恒南书院”讲话《量子意识,现代科学与佛学的汇合处》 百度快照 发布:净山 :2015/8/24

  [14]《帛书老子校注》第99页,《新编诸子集成》单行本,中华书局2011年北京第7次印刷本。老子所说之“道”新解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