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道家 > 道家文化 > 正文

道教山志:名山人文魅力的载体与传播

时间:2019-12-17 20: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振谦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道教山志可视为地方志的支流,属史部地理类。其源头可追溯至《山海经》,南朝宋道士徐灵期《南岳记》(已佚)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山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道教自产生就与名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道教名山往往关联着许多民间传说和奇闻趣事,包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吸引过无数的文人雅士前来观光游览。记述道教名山沿革、古迹、人物、风俗的书籍称为道教山志,它是道教名山人文魅力的载体和传播者。

  记述宫观飞仙

  道教山志可视为地方志的支流,属史部地理类。其源头可追溯至《山海经》,南朝宋道士徐灵期《南岳记》(已佚)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山志。中唐道士李冲昭《南岳小录》、李归一《王屋山志》、卢鸿一《嵩山记》、晚唐五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等志书则是唐代道教山志的典型代表。这些道教山志大多篇幅短小,着重记述宫观与成仙飞升之事。宋、元、明、清四代是道教山志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数量多,地域广,而且志体完备,内容丰富,可谓盛况空前。明《道藏》存宫观山志30余种,《藏外道书》收明以后山志20余种,《中国道观志丛刊》收历代宫观山志50种,《中国道观志丛刊续编》收录45种。除去重复,诸书所收当在百种以上。

  道教山志作为道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但其编纂者往往是久负文名、学养深厚的道士或隐士,也不乏文人士大夫参与其中。加之志书旁征博引,收录了许多文学作品,既汇集整合本山高道所作诗文碑刻,又搜索网罗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吟唱。因此,道教山志也呈现出一定的文学色彩,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辑佚总集别集

  道教山志中部分文献来源于宫观所藏墨迹、名人题壁之作及石刻碑记,其中不少文献为其他总集、别集所阙载,可作辑佚之用。例如,道教山志所收宋人诗歌,相当一部分未被《全宋诗》载入,如陈田夫《南岳总胜集》中的张佐尧《题衡岳观》、曹希蕴《题谢先生白云庵》、李思聪《咏光天观》;谢希桢《华盖山志》中的乐史《登华盖山》;李榕荫《华岳志》中的宋太宗《诏华山处士陈抟》《复召陈抟》及《赠华山陈希夷》;董天工《武夷山志》中的黄希旦《宴仙坛》、林栗《武夷纪游》、叶采《游武夷》;宋广业《罗浮山志会编》中的陈尧佐《孤青观二首》及《题中阁二首》、祖无择《游罗浮》及《罗浮山行》等诗。

  宋末元初邓牧《洞霄图志》引用了大量方志、诗文、金石碑刻等文献资料,部分文献仅靠该书得以流传,因此,可以利用该书对其他文献进行辑佚。其中所收宋孝宗赵眘《古涧松》和南宋道士朱真静《题大涤山驯虎岩壁间诗》,即为《全宋诗》和《全宋诗订补》所遗。南宋道士陆维之《酹江月》(远山一带)则为《全宋词》所未收。宋代徽宗、高宗、宁宗、理宗、度宗的数篇“制”和“敕”均可补《全宋文》。沈多福《洞霄图志序》和李洧孙《洞霄图志后记》也不见于《全元文》。《茅山志》卷十五中的赵孟頫《上清传真图序》一文,不见于《松雪斋集》及今人整理之赵孟頫集。清初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三曾言:“三百年来,此辈(宦官)善诗文者盖寡。予为搜访,仅得六人焉。此外若杨友、吕宪、戴义、李学辈,虽间有诗句流传,多不成章。虽欲广之,而未得也。”朱氏晚年曾勤力搜访明代宦官的诗作,仅得龚辇、张瑄、傅伦、王翱、张维、孙隆六人的八首诗,而在明代武当山志中保留的扶安、龚辇、吕宪、戴义、李学五位宦官题咏武当山的诗作均为朱彝尊所未见。吴宗慈《庐山志》收录二千余首诗,其中,唐代杨载、江为、裴谟的数首庐山诗,为《全唐诗》失收;近代同光体代表人物陈三立早年来庐山所作诗二十一首,也未见收于其《散原精舍诗集》。道教山志:名山人文魅力的载体与传播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