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道家 > 道家资讯 > 正文

白岩松 为什么《道德经》是我的生命之书

时间:2019-12-17 20:08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综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阳春三月,“乌镇文化讲堂”请到主持人白岩松,他演讲的题目是“《道德经》——我的生命之书”。五千字,八十一条,《道德经》是全世界各语种译本加起来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一本书。

 

  主 题:《道德经》——我的生命之书

  时 间:3月24日

  地 点:乌镇雅达国际健康产业园

  嘉 宾:白岩松 节目主持人、记者

  阳春三月,“乌镇文化讲堂”请到主持人白岩松,他演讲的题目是“《道德经》——我的生命之书”。五千字,八十一条,《道德经》是全世界各语种译本加起来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一本书,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使用过出自于它的只言片语,比如“天长地久”“出生入死”“上善若水”“治大国若烹小鲜”“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白岩松自言是“《道德经》的志愿者”,事实证明他是个很好的导读,带领我们亲近《道德经》的世界。

  与《道德经》结缘,要先从读《曾国藩》说起

  读书有的时候就是这样

  很多细枝末节都忘了

  但是它已经牢牢塑造了你

  我是怎么跟《道德经》结缘的呢?这要先从《曾国藩》说起。

  二十四岁,我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这就坏了,采访无数大家。采访半年之后,老天眷顾,幸运地碰到一部书叫《曾国藩》。一个多月时间读完,一下子觉得自己成长了不少。1993年,从此放下。

  一隔二十四年,去年春节前后,重看了一遍《曾国藩》。发现大部分情节居然都忘了,但是那部书里相当多的价值观已经成为我的价值观。读书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以为很多细枝末节都忘了,就像没看过这本书,但是它已经牢牢地塑造了你。

  曾国藩大半辈子有几次重要的学理转变。那时候的文化人没有不是儒家的,所以曾国藩由儒入仕,官至四品,但是在京城“居大不易”。后来他开始一生中重要的转变——办湘军,开始由儒家转至法家。就有了“曾剃头”这样的说法,一切都是从严,只为结果,不考虑过程。结果屡战屡败,屡屡攻不下太平天国总部,心灰意冷,一次又一次跳河自尽被人救起,还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恰巧这时他父亲去世,他回家奔丧,闭门不出。就在这次回家的过程中,他重读老子《道德经》,豁然开朗,发现刚强无法胜柔弱(或称柔韧)的道理。他带着老庄的哲学出山,人际关系全部捋明白,一举攻下南京,奠定了事业巅峰。

  这是曾国藩由儒到法再到老庄的人生故事。对于我来说,则或许是二十四岁读《曾国藩》时隐隐约约有过这样的印象,但不记得了;又或许是某种偶然或命运,我在三十六岁左右,走进了《道德经》的世界。

  成名太早,对我来说不见得是好事。我做过一个比喻,成名太早犹如楼起得太高却没支安全网,越高越危险。如果把持不住,就会向另一方向转化。我到三十五六岁的时候困惑很多,其中两个非常核心的困惑,在《道德经》里得到了最浅显和直接的解答:第一,私和无私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第二,你得到了各方的赞誉,或者说你得到的越来越多,满了,怎么办?

  《道德经》说

  “因其无私而成其私”

  它有点像巴赫的音乐

  看着非常简单,越看越复杂

  《道德经》里说“因其无私而成其私”,我翻译成“无私为大私”。

  做新闻节目的,稍一不注意就会去揣测“二老”——老领导、老百姓。任何揣测都相当于下注,不一定会赢,风险会很大。怎么办?当我看到“因其无私而成其私”时豁然开朗——一切都不必去考虑,做你该做的事情;当你真无私了,你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获取什么,你可能就安全了。从外在的角度来说,就“成其私”了。但我的目的不是为了“成其私”、为了拥有什么,反倒是突然获得了某种解放。

  十年前曾有记者问我,你做节目的时候是考虑老领导还是老百姓,想引诱我说老百姓。我的真实答案是:我从来不考虑,二者都不考虑。那位记者很惊讶,你连老百姓都不考虑?!我说我只考虑这条新闻该怎么做,当你考虑这条新闻该怎么做的时候,它就对了。当你不考虑很多因素——现在很多人做得很难,重要原因是,科长在猜处长想什么,处长在猜厅长想什么,厅长在猜部长想什么……回到规律,回到这件事该怎么做,可能更靠谱。

  第二个,是对“满”的思考。可以给它翻译成类似这样的意思——水杯子满了,就再也倒不进任何东西,怎么办?

  十几年前,那阵子我得到太多,又是金话筒奖,又是“十佳青年”等等诸如此类。老大哥刘恒,作家,有一次碰见我:哎哟岩松,如日中天啊!小心落山哪!我说大哥放心,我正在找一个地平线准备再升一回。

  我关掉了手机,辞掉了主持,闲居一年去开发新节目。没有那闲的一年,我没有后来再往前走的动力和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与此有关:水杯子满了,再也倒不进任何东西,怎么办?泼掉它。你有没有勇气泼掉它?我们看计算器,不管曾经运算过多大的数目,想要再算“1+1”都要清零。因此清零是极其重要的过程,但是很难。

  这两条让我满心欢喜,就一步一步往里走。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我只能说,《道德经》有点像巴赫的音乐,看着非常简单,越看越复杂。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看着很复杂的,仔细一想非常简单;看着很简单的,越来越复杂。巴赫如此,《道德经》也如此。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