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道家 > 名山宫观 > 正文

药山青华观

时间:2019-12-20 20:01     来源:道行天下网     作者:综合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药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六十公里的药山镇,三家子,石庙子三个乡镇的交界处。景区面积五十余平方公里,现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
 

  药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六十公里的药山镇,三家子,石庙子三个乡镇的交界处。景区面积五十余平方公里,现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由东北向云南起伏绵延10余千米,共有姿态秀丽的大小自然山峰40多座。景区内有80多个观赏景点,10余处大小瀑布点缀其间,构成了一曲曲绝妙的高山流水乐章,可称得天独厚,稀少奇观。远望气势磅礴,壮观雄奇。近看巍峨古怪,拔地参天。宛如巨龙腾跃,极为壮观。

  药山积佛道教于一体是辽东地区早期的宗教圣地。它历史悠久;景区“险、幽、秀”,在历史上就被人们所钟爱,成为历代帝王敕封的旅游圣地。据《凤凰城志》居录记载:“药山圣名比千山还古,同闾山之奇,胜凤凰山之美。 早在清代被誉为奉天省的四大名山之一与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齐名。

  药山属长白山千山山脉的余脉最早称“乐浪山”“长乐山”。在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率三军东征来到药山时三军将士因水土不服染病,逐请来“长乐山”的住庙药传亿道长,采山中的草药医好三军将士的病,唐太宗对此龙颜大悦,逐将“长乐山”赐封“宝药山”并命大将尉迟敬德,监修青华观贴补庙。御赐“尉迟敬德监修贴补庙”的匾额。后人称呼方便把“宝药山”改为“药山”。

 

  药山重峦叠嶂,数峰突起,山势高峻,有的宛如利剑刺破青天,有的如慈佛端坐,有的如莲花盛开,有的如骏马奔腾......春来杜鹃如火,百鸟争鸣;夏至则佳木繁荫,流泉飞瀑;秋来成林尽染,枫叶红碧;冬则苍山负雪,青松想照;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纵观药山四时风景色,伴随古刹钟声香烟飘渺,游人来药山,如入仙境。五步一景,十步一重天看不完的自然风光,赏不尽的美丽画卷 ,真可谓;画中人醉画中山,药山景色传天下。

  药山风景区分为古城顶、清华观、石花顶、三大景区。

  石花顶是药山第一高峰,海拔887.7米,是辽宁省内著名高峰之一。

 

  所谓的“石花顶”,是在一处山脊上,有4座山峰联袂而立,此乃由陡峭岩石崩裂而成,远望如四朵盛开的花朵,每个山峰各有一处花岗岩石崩裂而自然形成的叠压奇石,酷似盛开的莲花,所以人们称其为“石花顶。

  古城顶与石花顶隔沟对崎,海拔600多米。山颠有古城遗址,现存有人工雕刻的石椅、石旗杆和石刻定向盘、石窝等。石椅共有四个,一大石椅立于主峰坐北朝南下临深谷,两侧为平台,近处三个山峰,各有一个小石椅,规模约为大椅之半,定向盘就山凿成,平面上刻有东西南北相交十字线,山顶曾有一古井,今已湮没。东西峭壁如削,青松挺拔,景色蔚然。

 

  青华观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药山风景名胜区石花顶南侧3公里处的深邃山谷观沟内。

  道观历史

 

  药山的历史是何时形成的,尚无文献记载,据传为东夷族图腾崇拜祭祀东皇太乙的祭坛所在地。

  东汉末年琅琊人王仲好道术明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襄举兵讨之,尝数问于仲,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劫仲为将,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隐于“乐浪山”中,传播道术。七世孙景,在药山建塔以祭祀。

  帛家道创始人帛和字仲理(今海城市鹤乡人)都曾在乐浪山中采药治病炼丹修炼。至今还保留仙人帛仲理炼丹台遗址。

  北州大成元年(579年),今陕西韩城一位懂得医术名叫张观世的道人,舍家求道来到长乐山古洞中打坐修炼。

  唐贞观年间药山西山派药传亿道长采取之遗观潜心修炼医术,因治好唐三军将士的病,唐太宗御赐《敕建青华观》匾额。

  明万历33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在此广修殿宇。

  清康熙53年龙门派道士周一儒同道友王义凤,王来聪载功德主会首领一百名普化十方把风雨残破的庙宇上下修复一整。在此广修庙宇,在此期间药山下院达87处。

  至乾隆18年凤凰城守卫马乃带领手下众将捐款把上下庙宇雕梁画栋,焕然一新。

  清乾隆50年住持道人王来绪重修庙宇。清咸丰五年至咸丰九年诰封奉直大夫李实颖,岫岩县县令李翰颖也曾在此重修庙宇。

  大清光绪二年道人张教龄及光绪二十年道人金明库,同治三年都重修庙宇。至民国时期及其兴盛远近驰名。文革前药山还有青华观娘娘宫,三皇庙,药王洞,龙王庙,圣水宫,玉皇阁,朝阳宫,宝林寺等诸多古建筑群,道众达100多人。 文革期间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出家人陆续还俗回家,改革开放以后久负盛名的药山得到回复和发展并成为辽东著名的旅游圣地。

  1992年药山住持道士田崇林修建玉皇阁,娘娘宫,1993年4月18日举行隆重的开光大典。1996年修建了药王洞,护法神庙,单房等建筑,1997年4月28日开光。

  2003年药山住持田嗣煜道长带领众弟子重新恢复了延寿殿,2005年9月3日由吉林省道协曹常极会长带领通辽崇圣宫经韵团为其举行开光仪式。2007年恢复了青华宝殿,文昌殿,财神殿,九龙殿,2010年10月10日铁岭道协会长,太阳宫监院李兴明大师为诸神像开光点眼,举行盛大的开光庆典。

  2011年修建了三清殿,圣水宫及单房数十楹。药山如今的整体建筑,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楼阁参差,碑碣林立,为当今的道教文化和旅游事业又增添了一份色彩。

  建制特色

  据清代咸丰年间所修的《岫岩志略》记载;早年的药山楼阁参差,金碧辉煌,规模威严。可以看出药山在明代之前就有很大规模了。据1855年清咸丰重修药山青华观碑记记载;殿宇复重修一整,庙貌昂昂,宝地自兴,祈福无不佑千里而驰名。。。。。眺周围松柏,云接高峰,花开无尽鸟声无穷四时之景依然常在。又据1858年清咸丰八年碑记所载;药山为四大名山之一,金碧楼台飘渺,云碧四山焕映,奇观哉。从此碑文石刻,我们可以想象到当年药山古建筑曾是何等辉煌。

 

  药山的建筑大多建筑与山岩之上,所以并不是像传统建筑采取中轴线对立统一之法。而是随山就势依山而建,从建筑整体格局来看,体现了到家追寻建筑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这种布局即顺应自然,有体现了人力和自然和谐的意境,从而达到了道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并且将中国传统建筑哲学理念与传统建筑艺术巧妙而完美结合在一起。青华观庙宇建筑,均保留明清两代风貌,风格古朴布局紧凑庄严雄伟共分为四个建筑群,

 

  玉皇阁建筑群;玉皇阁原为清康熙八年复修的砖石结构阁楼一座,内供奉玉皇大帝铜像一尊,伪满佚失,被日本人掳走。阁上刻有周一儒道长诗一首《三十六岁居修仙;深山野外受饥寒;九月七日回光照;天通松月明性元;》现在建筑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主供玉皇大帝,两旁有金童玉女两位侍者。殿内绘有四大天师,群仙朝拜图。庙旁有有洞叫《青华古洞》,泉水至洞前石檐滴下,四时不绝。清咸丰七年《岫岩志略》记载‘洞前石覆如屋,檐水下滴,累累如贯珠。盛以盆,足供数人之饮,以之烹茶甘冽异常。其北有段壑,上跨老树为梁,山行赖此以通,往来亦险境也。

 

  碧霞殿建筑群,碧霞殿又称娘娘庙,原庙建筑为硬山到顶三楹,坐落在观沟半山奶头峰上,相传,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长子在战争中殉国,其妻李氏伤心至极,来到药山出家修道,李氏之子完颜雍当上国王后,勅封娘娘苗为娘娘宫。现在复建的娘娘庙为单檐歇山式三楹。主供,碧霞元君,送子娘娘,眼光娘娘,三位娘娘各有两位侍者,殿两壁绘有娘娘送子图及八难图。院内有围墙,山门为悬山式垂花门一座及单房二间。

 

  三清殿建筑群,为药山最大建筑群,院内三进院落,前为山门,山门为硬山式巻棚大门,正门上方悬挂着青华观匾额,门两旁有楹联一付,上联为仙山妙药济世度人练大丹;下联为东夷霞侣承嗣救苦法脉传。进入庙门内呈现眼前的是一座八字型台阶。中间刻有先天八卦图下方刻有《地步天机》四个字。这表明上此台阶就恰似步入了远离人间的仙界。台阶左侧建有云水堂三楹,右侧建有斋堂及单房数间。步上台阶,中殿为二层楼阁,楼上太乙神殿,楼下为财神殿,楼上殿内正中供奉青华帝君左侧供奉东华帝君右侧纯阳帝君,楼下中间供俸文财神比干,左边赵公明元帅,右边关圣帝君。太乙神殿左边为延寿殿,供奉东北护法大仙胡三太爷,胡三太奶,黑老太太三尊,两侧有护法神像16尊。壁画为胡黄蟐蟒四大家族及金华教主银华教主图像。右边建有九龙殿一座供奉樟木整体雕刻九龙一座,雕刻精细神韵非凡。后殿为三清殿五楹硬山式建筑,前有斗拱。殿内供奉三清道祖三尊,左侧供有三皇大帝三尊,右侧供有三官大帝三尊,两侧墙壁画有老子出关图,孔子问道于老子图,及五老天师,南斗星君,北斗星君等诸图像。左侧建有斗姆殿三楹。内供养斗姆元君及六十甲子像。右侧建有慈航殿三楹,殿内供养观音,文昌,月老三尊神像。东厢建有《演道堂》五楹是道众学习经典的地方。右厢建有<来青轩>五楹,负责接待来访人员,两侧为监院室和知客室。

  药王洞建筑群,为上古仙洞所建,内有钟乳石,主供药王(孙思邈)药尚(药传亿)两位神仙,洞旁另有一洞供奉蟒仙之位。

  珍贵文物

  青华观内有古钟一座,铸于大清同治十三年,上有八卦图案。樟木整体雕刻九龙一座,雕刻精细神韵非凡,明清石碑数十座。

 

  青华观的建筑由古代流传至今,成为方圆百里家喻户晓的大型庙宇,规模宏大而壮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药山青华观浓厚的道教景观及文化和历史使人们有了更加深厚的研究和钟爱!药山青华观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