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道家 > 道家文化 > 正文

当代道教的突破与振兴

时间:2019-12-18 19:34     来源: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作者:尹信慧道长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道教是一个文化丰富、思想开放、组织完整、纪律严明的宗教,两千年来在中华沃土上生长传播,有着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与儒、佛构成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摘要:道教作为唯一本土宗教,落实宗教政策以来逐渐恢复,但因恢复较晚、缺乏外援,场所、人才、资金、活动等各方面都仍较匮乏。这种境况下,道教界应突破片面的“清静无为”,发扬自度度人、爱国爱教的传统,发挥养生、无为、劝化、慈善等思想文化的正能量,同时借助政府及社会之力获得发展。而政府如果考虑到五大宗教之间平衡,道教对中国宗教的应然形态最具有示范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应大力扶持道教发挥其社会一文化功能。

  关键词:道教;宫观;人才;现代社会;正能量

  道教是一个文化丰富、思想开放、组织完整、纪律严明的宗教,两千年来在中华沃土上生长传播,有着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与儒、佛构成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在今天发展较落后,但它具有多有利于现代社会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方面,亟须把握落实宗教政策、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好机遇,努力突破自身局限,同时借助政府、社会的力量,走向全面的振兴与发展。

  一、历尽艰难的道教要把握当下机遇

  道教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往往随着华夏文明的兴衰而兴衰。元朝、清朝的少数民族皇权往往同时扶持各种宗教,但是有意无意打压道教的发展,尤其元代曾焚毁《道藏》,清代的暗中抑制长达三百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陷入逆境,道教也在民国被抨击为封建遗留的迷信、帮凶,遭到废止神祠、没收田产等严重打压,抗战期间因爱国爱教,惨遭日寇烧杀抢掠,建国后被视为封建迷信、反革命、四旧,屡遭“运动”。于是宫观被毁被拆,典籍、人才流散凋零,几乎发展间断了几十年。直到1979年全面落实宗教政策,首批在各省市重要区域恢复了21所具有一定根底的道教重点宫观,政府把散落在社会上的老道长请回来,收集道教历史资料,允许招收年轻人入道学习。相比之下,同为传统宗教的佛教在恢复之初就走在前面,原来民国时的大量庙产得到返还,改革开放背景下具有更多对外交流功能的佛教也得到很多扶持;而道教自民国以来几乎一穷二白,又缺乏经济文化交流的功能,恢复就比较迟缓艰难。例如21所重点宫观之一的杭州葛岭抱朴道院,相传最早是葛洪修道的地方,起先几位老道长只能寄住在灵隐寺,恢复之初也规模小得像“螺丝壳里做道场”,我们最早几名年轻道士因为各种原因只能相继离去。这些年道教逐渐有所恢复,除了场所、典籍、教职人员、信众的增加,全国办了十所道教学院,传戒、冠巾等制度也在恢复,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做的事不计其数。

  这些年在政府支持和自身艰苦努力下,部分宫观有所起色。以茅山乾元观为例。乾元观在抗战中发扬爱国爱教传统,是陈毅的抗日指挥所、政治处,1938年被日本人一把火烧光,12位道长遇害,只有朱易经道长因外出幸免于难。1993年朱道长任江苏道协首任会长,发道心向金坛政府提出恢复乾元观,向政府推荐我来主持,政府主动来找我,给了一块地方,也有优惠政策,我又把师父施诚易道长请来。恢复时只有一片废墟,保存完好的只有一口古井、两块明朝石碑,恢复过程中挖出的残碑上记载了万历年间御赐道藏、金钱等事,但这些早已荡然无存。我们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四处奔波募化资金,在小小的地方先建最基本的祖师殿堂、塑祖师圣像,直到2008年都是在建庙,环境、建筑、布置等规划上注重突出道教固有文化。再慢慢地收进一些年轻道友,成为完整的“家”。起先生活非常困难,没有地方住,起早摸黑开荒砍柴,水电都很难解决,在山里交通也不方便口二十多年一步步走来,2008年开始因为小具规模,慢慢地信众进来、影响出去,才有条件做文化。每年投入资金去收购征集经籍、买善本,加上一些部门、学者和个人的捐赠,现在收藏有几万册。

  人才培养是弘道的前提,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但需要漫长的过程。乾元观刚开始招的年轻人,一个一个进来,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培养很不容易。一个一个慢慢教,从道教基本常识、礼仪教起,教常用经典,做早晚功课,教其他内容,提高综合文化修养。学习是一方面,更侧重个人修炼,学与修结合。后来购置古琴、二胡、笛子、琵琶等多种乐器,组成仙乐团,以茅山道乐为引领,向社会传播道教优秀文化。逐步提高后,成立讲经堂、茅山书院、江苏省道文化艺术中心,办诵经班、体道班,向社会大众推广道教文化,接纳好道之人来学道,帮助我们一起弘道。现在有了一定影响力,凝聚了一批社会人才,力量稍微大了一些。将来希望批准建立江苏道教学院,规范地培训、培养道教人才。

  总的看来,道教如今仍是衰败、弱势的,我们都很惭愧,而且信心不足。道教宫观、文化在一些地方保存得不错,在很多地方消失得很多,需要抓紧恢复道教场所和活动,发掘、整理、传承道教文化。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各类人才非常匮乏。如今老一辈很少了,60年代出生的是年龄大和管理层的,各宫观都在招生培养年轻人,但入道人数相比刚落实宗教政策时越来越少,尤其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缺乏弘道人才也很严重。佛教弘法、劝化、度人的能力很强,2010年我由统战部安排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有位佛教老师带着信仰和情怀来讲课,听课的人都极受感动。但是道教涉及面很广,中国文化又以对基本普适道理的体会、修炼、实践为本,不需注重外化的理论思辨和体系,从古到今对道教的理论阐释是非常不够的,道教界能系统深入地把自己文化讲出来的人很少。道教院校只能请高校和社会的专家学者讲课,老师不是道教教职人员,也没有道教信仰,讲课纯粹是从学术视角,甚至出现骂道教、骂道士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宗教信仰淡化,甚至走向了还俗的道路。这种困境必须重视和认真分析。道教界应该自己去了解学术研究的成果,同时又保持自身的信仰,进行交流、吸收和转化。老师的教育引导是根本,中国道教学院正在办的研究生班,考虑从教职人员中培养师资力量,自己培养师资队伍。

  政府和社会批评宗教界存在“天主教基督教去中国化、佛教道教商业化、伊斯兰极端化”等问题。其实很多道观被划到景区内,从事商业活动的一一是某些部门,二是道教里少数和打着道教旗号的人。由于经济利益太大,《宗教事务条例》的相关规定往往不能落实。道教界让人担忧的反倒是过于缺乏经济头脑,自己生活改善不了是小事,道观很简陋,没有做文化、弘道的经济基础才是关键问题。我们回家要孝敬父母、亲戚往来,要出去交流,也有开销。“丹钱”是自养收入,每个地方和宫观都不同,根据宫观收入和师父理念而定,有些地方相对开放地给一些钱,有的师父坚持苦修不用钱的传统。宫观要管职工吃饭,给不给他们发丹钱昵?又如多少钱烧头香、撞头钟等做法,很多老板愿意,甚至这样做反而更吸引他们,但是道教讲道法自然、一切随缘、心诚则灵,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实在跨不出那一步,不提倡和经济挂钩。

  正所谓国盛教兴,现在国家形势很好,全面落实宗教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教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健康稳定地发展。尤其在要求宗教中国化、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更加有利于道教的发掘、弘扬、发展,希望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时代赋予道教徒新使命和新要求,要一心皈依,出世修行,入世弘道,为道教和社会贡献一切。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